各位车主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:夏天要用高粘度机油,冬天就要用低粘度机油。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?高粘度和低粘度具体是什么呢?那么趁着过年前,小菲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,让车主在返乡前保养的时候选对机油,平平安安回家。
大伙每次去4S店做保养,都会担心4S店给自己使用的机油品质不好,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使用了全合成机油进行更换。所以很多朋友都会选择自己购买高品质的机油,再拿到外面的保养店进行保养。
但是看到机油瓶身上的标号还是会很头疼,5W-30、0W-40等等标号,看得各位车主头晕眼花,有点搞不懂这些机油标号的区别了。其实机油瓶身上不同的标号,都是按照SAE(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)制定的标准进行划分的,不同的标号代表的属性也不一样。
我们的家用汽车机油,一般采用的是复式粘度指标,标号是AW-B样式,AB都是数字,W则表示WINTER(冬季)的意思。目前很多的大牌机油厂商都采用的是多级机油(即冬夏通用)的方式来提高机油的品质。
W前面的数字越小,就说明这款机油的低温粘度越小,流动性能越好;W后面的数字越大,就说明这款机油在100℃时他的粘度越高,就代表这款机油适用的环境温度就越高。
粘度是描述流体愿不愿意流动的性质。粘度高的流体(比如蜂蜜)很粘稠不太容易流动。粘度低的液体(比如水)很稀喜欢流的到处都是。而对于绝大多数液体来说,它们的粘度是会随着自身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。
对机油来说:温度越高,粘度越低,更容易流动;温度越低,粘度就越高,更不容易流动。机油在发动机内会经历从启动,暖车,一直到正常工作的温度变化,在这个温度范围内,机油的粘度变化很大。
SAE =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,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对于机油粘度等级的指标规定。
SAE粘度等级分为两个部分:aW-b,a和b两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机油的低温性能和高温性能,W = winter。
这两部分各自都有各自的测试方法和不同的数字标注方法。前一部分(低温性能)是基于低温时的流动性和泵送能力来评级的。低温测试出的结果会从低到高分为0W,5W,10W,15W,20W和25W几个等级。
后半部分(高温性能)是基于100度时的机油粘度和机油的高温反应和高温高剪切力。高温测试出的结果会根据粘度从低到高分为8,12,16,20,30,40,50和60几个等级。
以5W-30为例,冬季时,粘度相当于5W号冬季机油;夏季时,粘度相当于30号夏季机油。
目前,市面上流通的润滑油的性能评定还是采用API(美国石油协会)的标准。它根据润滑油的工作性能,采用简单的字母代码来描述,分为S系列(汽油发动机润滑油)和C系列(柴油发动机润滑油)。
从“SP”到最新的“SP”,后面的字母表示机油的品质等级,每递增一个字母,润滑油性能级别就越高,对发动机起到的保护作用就越好。目前普罗菲油已全面升级到SP级别标准,为车主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和更持久的保护。